无节假日医院

北京燕都中西医结合医院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
脾胃虚弱怎么调理?中医调理脾胃不和

来源:北京燕都中西结合医院

    有些人吃饭不香,饭后肚子发胀,还经常有脱皮的情况。还有的人经常有便秘和拉肚子交替的情况。久而久之,还有面色萎黄消瘦或者腹部胀满发胖,整个人整日容易疲劳。积食、胀气以及腹泻等这些情况都非常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,这些症状的根源大部分就是我们常说的脾胃虚弱。

  中医如何看待脾胃虚弱?北京燕都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大夫告诉您:

 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,脾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。胃主受纳,脾主运化,两者之间的关系是“脾为胃行其津液”,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,从而滋养全身,故称脾胃为“后天之本”。然而现代人生活中的饮食习惯太容易不当,饮食不节、饮食肥腻、偏食偏嗜、饥饱不均、暴饮暴食等都可能伤及我们的脾胃。

  脾主升,胃主降,相反相成。脾气升,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;胃气降,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。《临证指南医案》说:“脾宜升则健,胃宜降则和。”胃属燥,脾属湿,胃喜润恶燥,脾喜燥恶湿,两脏燥湿相济,阴阳相合,方能完成饮食物的传化过程。

  由于脾胃在生理上的相互联系,因而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。

  脾胃虚弱的症状和危害有哪些?

  ①脾气虚的表现:肚子有胀气,尤其是吃饭之后症状明显。口不知味,甚至不想吃东西,大便溏薄,精神平时也不是特别好,整个人略显消瘦,肢体容易倦怠,少气懒言,面容表现为萎黄或白,或肢体浮肿,舌淡苔白。

  ②脾阳虚的表现:有胀气而且吃一点就饱了,腹痛绵绵。温热或者按摩腹部后会比较舒服,形寒肢冷,大便溏薄清稀。有些人也会肢体困重或肢体浮肿,小便不利索,或见白带多质稀。且舌质淡胖,苔白滑。

  ③脾不统血的表现:如果是脾气虚则运化无力,气血亏虚。饭量小,有腹胀,便溏,肢体倦怠,少气懒言,面色萎黄,舌淡苔白,脉缓弱。还有出血症状,分为多种出血或者女性崩漏的情况:

  ④中气下陷的表现:面色显白,且容易眩晕和出汗。气短容易倦怠,食量少,便溏、腹部有坠落感,便意频数多,小便浑浊如米泔等。这种症状多见于胃下垂、肾下垂、子宫下垂、脱肛及慢性腹泻等病。

  ⑤胃阴虚的表现:容易口干唇燥,容易心烦,还会有干呕的症状且进食减少,或吞咽不利。食后胸膈不适,大便干结。舌红中心干,少苔,或舌光、干绛,脉细数等。

  ⑥脾胃虚寒的表现:胃痛隐隐,绵绵不休,冷痛不适,喜温喜按,空腹痛甚,得食则缓,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,泛吐清水,食少,神疲乏力,手足不温,大便溏薄,舌淡苔白,脉虚弱。

  中医告诉你脾胃虚弱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调理?

  ①保持情绪稳定,情感因素对食欲、消化、吸收都有很大影响。

  因此保养脾胃,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。据研究,不良情绪可导致食欲下降、腹部胀满、暖气、消化不良等,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胃肠系统的正常活动。

  ②保持饮食均衡,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。

  饮食应有一定的规律,不暴饮暴食,不饥饱不定。日常饮食以素食为主,适当荤素搭配。需常吃蔬菜和水果,以满足机体需求和保持大便通畅。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,如酸辣、油炸、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,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不吃。

  ③保护胃部不受寒凉,注意天气冷暖变化。

  “十个胃病九个寒”。在春秋气候变化无常时,有虚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冷;有脾虚泄泻的,可在脐中贴暖脐膏药,同时还应少吃生冷瓜果等,如感到胃脘部发冷,可及时服用生姜茶。

  北京燕都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张世筠大夫提醒大家:注意这些常见的症状,有助于自我保健,避免排便失调,平时日常生活当中,也要注意一些调理方法,避免出现手脚冰凉,这些脾胃虚弱的前期症状都会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的身体,而且,还会造成脾胃不和,导致便秘、腹泻以及其他的病变,希望大家注意身体的变化,及时看诊就医。